为了与时代接轨,各大高校也开始别出心裁开设各种新课程。但是,美国华盛顿大学却更为激进,居然开设了一门叫做“抵制狗屁”课程,在网上引发了不小的讨论。
这门课程叫做《calling bullshit in the age of big data》——课名直译过来大概是“在这个大数据时代,分辨并驳斥狗屁”。这门课程于2017年首次推出,目前是3个学分,授课老师是生物系的: carl t. bergstrom和信息学院的jevin west。
两位老师是这样定义“狗屁”的:
bullshit involves language, statistical figures, data graphics, and other forms of presentation intended to persuade by impressing and overwhelming a reader or listener, with a blatant disregard for truth and logical coherence.
(狗屁指的是公然罔顾事实和逻辑的语言、统计数据、图表,以及其他呈现方式,它们的目的是让受众留下深刻印象并且让人难以抗拒。)
calling bullshit is a speech act in which one publicly repudiates something objectionable. the scope of targets is broader than bullshit alone. you can call bullshit on bullshit, but you can also call bullshit on lies, treachery, trickery, or injustice.
(驳斥狗屁指的是公开批驳有问题的东西。驳斥的对象其实比狗屁更广,还可以包括谎言、背叛、诡计和不公。)
两位老师表示:这门课上学到的东西,肯定是你整个大学期间学到的最有用、应用范围最广的能力。
根据教学大纲,这门课的学习目标是:
● 对你的信息食谱中出现的狗屁保持警惕;
● 无论何时何地遇到狗屁,能够识别出来;
● 能够准确说明为什么一则狗屁是狗屁;
● 能够在统计学或科学专业的人面前给出对狗屁的技术分析;
● 能够在迷信的阿姨和不自觉间表露出种族主义的叔叔面前分析狗屁,让他们能听懂,并且有说服力。
据说,复旦大学的老师们也从“抵制狗屁”课程中获得灵感 ,于2019年推出了《似是而非》课程。
当时因为课程内容比较新奇,选课人数超过1000,站着听课的学生每周都有。一登上热搜更是很快吸引了大量网友围观,不但讨论度达到2.2万,阅读量也达到了2.1亿。
复旦大学表示,教授们组织开设《似是而非》课程的契机,正是源于几位老师偶然在朋友圈看到了题为《美国大学开了一门课,名字叫“抵制狗屁”》的文章。
p14 q0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想看更多前瞻的文章?扫描右侧二维码,还可以获得以下福利:
下载app
关注微信号
扫一扫下载app
与资深行业研究员/经济学家互动交流让您成为更懂趋势的人
咨询专线:400-068-7188
我要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