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搜狐董事局主席兼ceo张朝阳的一句话“我每天只睡4小时”引起轩然大波。在人们的认知中,一天睡眠7-8个小时才是正常情况,而睡太少会影响健康,出现精神恍惚、智力下降等症状,严重的甚至可能猝死。
张朝阳在直播中表示:“我最近在推广一种4小时睡眠法,一种2 2睡眠法。”他表示,重点就是要少睡觉,早睡觉,然后早起。
具体来说,张朝阳这种睡眠法是一天睡4个小时,中间隔1个小时。也就是说,睡2个小时后叫醒自己,一定要从床上起来,让自己彻底清醒,1个小时后再睡2个小时。
对此,很多网友都指责这位互联网大佬是在“吹牛不打草稿”、“反智反科学”,甚至还有人认为这只是为了激励员工“996”的夸张说辞。
一天睡四个小时,真的有可能实现吗?
第一种可能:多相睡眠法
一天只睡四小时,这样的说法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前些年曾流行过的“达芬奇睡眠法”。
据说,著名画家达芬奇不需要整晚睡觉,只要每4小时睡15-20分钟。这样一天下来只需要睡2小时左右,其余时间都可以拿来搞创作。
被誉为“文艺复兴三杰之一”的达芬奇精通绘画、雕塑、建筑、科学、音乐、数学、工程、文学、解剖学、地质学、天文学、植物学、古生物学和制图学等多个领域,难道他如此成就都是因为使用了特殊的睡觉方法?许多研究都曾想找出这个答案。
达芬奇睡眠法(da vinci sleep)是一种将人类习惯的单次睡眠过程分散成多个睡眠周期进行,以达成减少睡眠时间的睡眠方式,又称多阶段睡眠(polyphasic sleep)或多相睡眠。
人们一般的睡眠属于单相睡眠,意味着人们每天只睡一次,睡眠周期一般为6到9个小时。
双相睡眠则是一种两阶段睡眠模式,每个睡眠阶段大约3-4个小时。它也被称为“午睡模式”。
多相睡眠则一般在24小时内有两次以上的睡眠间隔。这种多间隔的睡眠模式可以进一步细分为更多的类别,包括uberman睡眠(一天6次30分钟的小睡,共3小时)、everyman睡眠(睡3小时,再小睡3次,每次20分钟)和dymaxion睡眠(每6小时小睡30分钟,每天只睡2小时)。
多相睡眠在动物界非常普遍。在系统发育的回顾中,人类婴儿也是多相睡眠,并逐渐失去他们的午睡时间,直到他们在一岁左右变成大致的双相睡眠。成年人类和所有的类人猿一样,在很大程度上是双相的。
人们正常的睡眠结构周期分两个时相:非快速眼动睡眠期(nrem)和快速眼动睡眠期(rem)。nrem与rem交替出现,交替一次称为一个睡眠周期,两种循环往复,每夜通常有 4-5个睡眠周期,每个周期90-110分钟。
uberman睡眠计划背后的理论是,通过一些努力,我们可以让我们的大脑按照古老的多相周期睡觉,并在途中获得大量的清醒时间,主要是通过摆脱不太重要的睡眠阶段(例如缩短非快速眼动(nrem)的阶段,这似乎只是一个过渡的慢波睡眠阶段)。
一般的睡眠需要先经过入睡期、浅睡期和非快速眼动睡眠期,才会进入快速眼动睡眠期。但在多相睡眠初期的睡眠剥夺下,人们一旦小睡,就会很快进入快速眼动睡眠期。
但实际上非快速眼动睡眠期也同样重要,以布朗大学的一项研究为例:
该研究评估了快速眼动和非快速眼动睡眠分别对视觉学习的影响。在研究中,年轻的参与者在睡前和睡后分别完成识别字母、线条的任务。
研究人员分析了参与者在睡眠时的脑电波。他们发现,两种化学物质(兴奋性神经递质谷氨酸和抑制性神经递质氨基丁酸)在大脑中的浓度决定了人的大脑是处于哪种兴奋/抑制(e/i)平衡状态。
当一个大脑区域具有高e/i平衡时,神经元会积极地形成新的连接,这意味着大脑区域具有高度的可塑性;当一个大脑区域具有低e/i平衡时,它被认为处于稳定状态,不太重要的神经连接被修剪掉,从而提高了剩余连接的效率和弹性。
可塑性和稳定性在学习过程中都是不可或缺的:可塑性通常会转化为成绩的提高,而稳定性可以防止新学习内容被未来的学习内容覆盖或干扰。
研究发现,可塑性和稳定性发生在睡眠的不同阶段。非快速眼动(nrem)睡眠期间,参与者的大脑的视觉区域表现出e/i平衡,表示可塑性增强,快速眼动阶段则让大脑处于稳定状态。
除了神经元方面的活动之外,非快速眼动睡眠期间,我们体内的细胞也会自我重建,为第二天的使用补充糖、脂肪和盐。
非快速眼动睡眠(nrem)也是生长激素(hgh)和睾丸激素被释放的时候,对于青少年和运动员来说尤其重要。
《柳叶刀》上的一项研究也表明,如果人一天只睡4个小时,那么身体只会释放出一半的肌肉生成激素。
第二种可能:罕见基因突变
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一名神经学教授ying-hui fu在长达数年的时间里研究了部分人群“天生”睡眠少的情况。
2009年,fu发现自己的一位女性病人自称拥有奇怪的睡眠时间表,她在晚上10点到午夜之间上床睡觉,但每天早上4点就会完全清醒,在接下来的一天里不会疲倦,反而感觉神清气爽、精力充沛。而她的家庭成员也拥有同样的时间表。
fu 将这类人称为“短睡眠者”(short-sleepers),即只睡了4到6个小时就会自然醒来,却不会精力不济。
为了寻找答案,fu绘制了这位女性病人及她的家庭成员的基因组图谱,发现这些只需要睡4个小时的家庭成员都有一个dec2基因突变,这种突变在睡眠时间较长的家庭成员中并不存在。她在2009年4月的《科学》杂志上发表了这项发现。
fu说,这一缺陷影响的是人口中非常小但又多样化的部分。截止报道,fu只发现了几百个患有ced2基因突变的人,缺乏资金阻碍了她的进一步研究。
其他基因突变也会导致睡眠时间缩短。2019年,fu和同事又分析了一个每晚睡眠时间仅为4.5小时而不感到疲倦的家庭的12名成员的基因,发现他们的adrb1基因发生了突变。
当研究小组培育出具有相同基因突变的老鼠时,这些老鼠每天少睡55分钟。这与大脑脑桥背区活动的改变有关,脑桥背区是调节睡眠的区域。
fu说,研究结果表明表达adrb1的脑细胞促进了清醒状态,而adrb1基因的变化影响了我们每天保持清醒的时间。
这些基因突变似乎并未导致任何负面的健康后果。这些短睡眠者对自己的睡眠也感觉很满意。
fu认为adrb1和dec2突变一定是在人类历史上最近才出现的,还没有时间广泛传播,因此更短的睡眠并没有在人类中流行开来。
她说:“8小时睡眠长期以来一直是标准,但不知怎么的,最近发生了一些新的突变,产生了这种看似有利的特性。”
fu并不建议没有基因突变的人强行训练自己缩短睡眠。fu说,后天训练的人的免疫系统更容易变弱,睡眠时间少于建议的7-8小时的人更有可能患上心血管疾病、肥胖症、抑郁症、糖尿病甚至痴呆症等慢性疾病。
综上所述,假如张朝阳的“一天只睡四小时”为真,那究竟是因为采用了多相睡眠法,还是因为有了罕见的基因突变呢?
排除以上两种可能性,那就只剩下强行减少睡眠时间这一种已经被许多科学研究确认有负面健康影响的方法了。
考虑到睡眠不足的诸多害处、多相睡眠尚未经过科学验证的“坊间传闻”属性,以及基因突变目前尚未明确的负面后果,我们还是衷心希望张朝阳先生只是吹牛,至少这样,不影响健康。
编译/前瞻经济学人app资讯组
参考资料:
https://www.thelancet.com/journals/lancet/article/piis0140-6736(99)01376-8/fulltext
https://psychcentral.com/news/2020/07/31/role-of-rem-versus-non-rem-sleep-on-learning/158276.html
https://www.newscientist.com/article/2214505-dna-mutation-lets-some-people-live-healthily-on-only-4-hours-sleep/
https://draxe.com/health/polyphasic-sleep/
https://blog.sleepnumber.com/can-4-hours-of-sleep-a-night-be-healthy/
p33 q4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想看更多前瞻的文章?扫描右侧二维码,还可以获得以下福利:
下载app
关注微信号
扫一扫下载app
与资深行业研究员/经济学家互动交流让您成为更懂趋势的人
咨询专线:400-068-7188
我要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