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19中国科技金融论坛在穗举办。论坛上,中国科技金融联盟、科技金融创新研究院、东莞松山湖基金小镇、前瞻产业研究院四个单位联合重磅发布《粤港澳大湾区科技金融生态评价报告》(以下简称生态评价报告)。
前瞻产业研究院研究员朱琳慧、李颖诗等人参与了报告的编撰,生态评价报告以粤港澳大湾区作为研究主体,从理性和科学客观的角度评判9 2城市群的科技金融发展现状,并对其未来发展的优化路径提出可行性建议,内容分为粤港澳大湾区科技金融生态研究概述、解构、指标体系构建、指数分析、优化路径、评价与展望六大部分。
生态评价报告旨在构建一个科技金融生态评价体系,并量化出科技金融生态评价指数,不仅能反映科技金融市场发展的“晴雨表”,还将成为科技金融决策的“风向标”,更是引导科技金融正确发展的“导航仪”。构建粤港澳大湾区科技金融创新生态体系是一项系统性的伟大工程,其总体目标是把大湾区建设成为国际创新高地、股权投资洼地、信贷安全区和人才聚集区。
在以上的现实情况和未来发展需要的背景下,报告首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和服务链”四链于一体的科技金融生态体系。四个链条是互相依存、两两互通、缺一不可的,共同组成“科技金融生态”闭环。
图表1: 科技金融生态体系简图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在紧紧围绕上述科技金融生态四链解构的基础上,报告搭建了一个“科技金融生态评价指标体系”,4项一级指标也是从四链展开,分别为科技创新链指数、科技产业链指数、科技资金链指数和科技金融服务链指数。总的来看,指标体系由4项一级指标、19项二级指标和58项三级指标构成。
图表2: 科技金融生态指标体系构建组成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报告具备三大创新,首通四链,首个构建“四链”融合的科技金融生态评价体系;首纳服务,首个加入“服务链”指标的科技金融生态评价体系;首立科技,首个立足“科技”领域的科技金融生态评价体系。
创新一:首通四链
生态评价报告的科技金融生态评价指标体系是首个构建“四链”融合的科技金融评价体系。顺应国家提出要完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制,走出一条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政策链、资金链深度融合的路子的号召,生态评价报告立足科技金融生态,从理性、客观、科学的视角,以科技创新发展为目标,以金融支持创新成果产业化为重点,以科技金融生态环境评价系统构建为核心,从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服务链四链融合谋篇布局,构建了国内首个“四链”融合的科技金融评价体系。
创新二:首纳服务
生态评价报告的科技金融生态评价指标体系是首个加入“服务链”指标的科技金融评价体系。从科技金融的演进历程可知,科技金融已经不在是简单地把“科技”和“金融”组合在一起了,而是一个“科技”和“金融”深入融合的动态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服务链可以为产业链提供多样化的服务,可以有效推动创新成果产业化,为科学研究、政府资本和社会资本提供一个开放平台,“服务”成为贯穿创新、产业和资金三个链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是其他三个链条高效运行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创新三:首立科技
生态评价报告的科技金融生态评价指标体系是首个立足“科技”领域的科技金融评价体系。从目前现有的科技金融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情况来看,普遍存在两大问题:第一,脱离科技金融本质,忽略科技金融是以科技创新发展为目标,一味地讲“金融”忽视“科技”;第二,在构建“金融”相关指标时,没有把资金链落实到“科技”领域,一味的把所有政府资本、创投资本、上市资本等作为指标选取对象。生态评价报告的指标体系既实现了引入“科技”(包括创新链和产业链),又把资金链全部落实到“科技领域”;无论是指标体系,还是指标选取,都更加科学合理。
据悉,中国科技金融联盟主席和科技金融创新研究院院长邓天佐、深圳市科技金融服务中心原主任朱志伟提出集“四链”于一体科技金融生态新模式,在其指导下,前瞻产业研究院研究员朱琳慧、李颖诗等人着力深度剖析科技金融生态,深化“四链”内部循坏和外部流动关系。在此基础上,前瞻产业研究院发挥其专业化优势,通过构建模型、细化指标、挖掘数据、模型和数据复盘等多个阶段,最终得出粤港澳大湾区科技金融生态指数量化结果。
p35 q0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想看更多前瞻的文章?扫描右侧二维码,还可以获得以下福利:
下载app
关注微信号
扫一扫下载app
与资深行业研究员/经济学家互动交流让您成为更懂趋势的人
咨询专线:400-068-7188
我要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