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当”的一声,来自四川简阳的张勇夫妇敲响了联交所的大钟,这也代表着海底捞正式登陆资本市场,上市首日,海底捞开盘价报18.8港元,较发行价大涨5.6%,市值达996.4亿港元,随后继续大涨,冲破千亿港元市值,截止到日前,海底捞每股价格17.72。而同样是在港股上市的呷哺呷哺近几年以靓丽的业绩以及一路飙升的股价给投资人带了丰厚的回报,两者可谓是 “狭路相逢”那么究竟谁更好一下呢?
中国餐饮服务市场由三个分部组成,即中式餐饮、西式餐饮及其他餐饮。火锅是最具代表性的中式菜品之一,拥有逾1700年历史。
在中国,火锅主要分为三类,即川式、粤式及蒙式。根据沙利文调查,以麻辣口味闻名的川式火锅约占中国火锅餐厅市场的64.2%,同时,是中国最受欢迎的火锅类型。由于其广受欢迎及中国餐饮服务市场的整体增长,火锅餐厅市场的总收入由2013年的2813亿元增加至2017年的4362亿元,在此期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11.6%。
海底捞和呷哺呷哺两者作为火锅企业的龙头,那么极致服务的海底捞v和高性价比的呷哺呷哺谁更胜一筹呢?为了合理对比两者,我们根据“餐厅收入=餐位数量×报告期天数×餐位利用率×人均消费额”,在这个公式中,餐位的数量和门店数是具有强相关性的,报告期天数都是一年,而餐桌利用率则是与翻台率有关,人均消费额则是一年的营业收入除以到店就餐人数。
三倍的营收,十倍的市值
营业收入代表着你的规模的大小,从营业收入来看,海底捞的营业收入大概的呷哺呷哺的三倍,但是海底捞目前的市值确实呷哺呷哺的十倍,市值巨大差异的背后是市场对其未来的看法的差异,那么其背后的估值逻辑是怎么样,从近三年的营收的增速来看,海底捞的增速要远大于呷哺呷哺。
翻台率呷哺呷哺一路下滑,海底捞逐渐提升
近两年,海底捞加快了门店的扩张,目的是通过门店数量的增加来吸引更多的就餐人数,同时提升翻台率,以至于达到营收和利润的增长,单纯从翻台率的角度来看,呷哺呷哺的翻台率从2011年以来一直处于下降铜带,最近两三年维持在3.3-3.4之间。而海底捞则是随着门店数量的增加,其翻台率反而上升至5倍,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按照正常的逻辑我们知道在一定区间内,随着门店数量的增加,翻台率会随着门店的数量增加而下降,但是为什么海底捞反而上升了呢?通过查询资料,我们发现海底捞这两年开始在营业时间上面有所增加,采取了24小时全天候营业,所以他的翻台率是通过延长营业时间而获得的。由此推测,海底捞营业时间已经无法延长,那么估计其翻台率也很难进行提升,同时,未来是否会因为门店数量增加而导致单个门店接待客户数量变小而导致翻台率下降我们拭目以待。
客单价海底捞为呷哺呷哺的两倍
2011-2017年呷哺呷哺客单价一直处于稳步提升阶段,对于一人食火锅而言这个价格是相对合理的,但是从经营者的角度来看,从2011年到2017年这段时间中国的人力成本和原材料的价格都有较大幅度增加,另外特别是租金,这几年随着房价上升,商铺租金也是水涨船高,这位企业的这迫使企业不得不进行品牌升级,例如呷哺呷哺就是店面翻新和品牌推新来促提价,优化餐厅布局、低经营成本、低资本开支造就高经济效益。目前呷哺呷哺通过品牌升级以及店面的二次改造,提升品牌形象,从而提升人均消费价格。例如最近的新品牌凑凑,凑凑相比呷哺2.0提价幅度大,同类菜品提价5至46元不等,平均涨价17.4元。
对比呷哺呷哺而言,海底捞提价意愿低,海底捞近年菜单改动不大,平均涨幅1.4元,提价意愿低,这也与海底捞本身的客单价水平就已经偏高相符合,如果再进一步提升价格,可能会引发就餐人数减少。
门店数量呷哺呷哺遥遥领先
根据我们分析,市场看好海底捞更多在与目前海底捞这种供不应求的状态,而且此次海底捞融资主要也运用于于扩张门店数量,按照海底捞在招股说明书中2018年新开门店200家。海底捞17年下半年扩店加速加速门店扩张占领市场,而同行业的呷哺呷哺以约100家/年新店的速度稳步增长。截止到2018年6月低,海底捞的门店数量为363家。
同时,在门店扩张的战略布局上来看,目前海底捞的门店新开门店数量更多在二三线城市。2017年二线城市的门店新开数量接近总量的两倍。
对比海底捞门店数量的快速扩张,呷哺呷哺的门店扩张大约为每年100家,相对来说比较温和。
海底捞与呷哺呷哺盈利能力不分上下
通过对比,我们发现呷哺呷哺在毛利率方面要优于海底捞,同时在净利率方面两者也不部分上下。
2017年海底捞的毛利率在59%,而销售净利率则维持在11左右。
对比海底捞,呷哺呷哺的毛利率要比海底捞高3个百分点。
对比海底捞,呷哺呷哺的毛利率要比海底捞高3个百分点。
海底捞或许没有想象中那么强大
通过上面的对比,市场对于海底捞的预期在于其新开门店的迅速扩张,从而增加营业收入,但是新开门店数量是否会对旧门店形成导流?,同时我们也看到主走高客单价的海底捞在毛利率以及净利率甚至还不如呷哺呷哺,未来海底捞的亮点可能是随着门店数量的增加,企业规模化效应加剧,从而导致毛利率和净利率提升,但是究竟会如何还需要我们进一步观察。
以上数据来源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
更多深度行业分析尽在【前瞻经济学人app】,还可以与500 经济学家/资深行业研究员交流互动!
报告主要分析了国际餐饮行业发展现状;中国餐饮行业发展现状;中国正餐、快餐、火锅、休闲等细分餐饮市场发展状况;中国重点城市餐饮行业发展状况;国内外知名餐饮企业经...
p10 q0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想看更多前瞻的文章?扫描右侧二维码,还可以获得以下福利:
下载app
关注微信号
扫一扫下载app
与资深行业研究员/经济学家互动交流让您成为更懂趋势的人
咨询专线:400-068-7188
我要投稿
×